自餐飲場所爆發疫情後,政府要求食肆在2021年4月30日或之前,室內換氣量需符合每小時最少6次的要求。由於改裝通風設備需時,為盡快配合食環署要求,食肆可以考慮安裝具備高效顆粒空氣過濾(HEPA)結合紫外線C技術(UV-C)設備、HEPA設備或UV-C設備作為替代安排。對於HEPA設備,大家都耳熟能詳,但什麼是UV-C設備。
UVC:波長介於 100~280 奈米,但由於200納米以下的波長為真空紫外線,故可被空氣吸收,因此紫外線C(UVC)可穿越大氣層的波長介於200~280納米,其波長越短、越危險,不過由於臭氧層可以完全阻隔UVC,所以地球上所有生物不會被UVC傷害。
各波長段紫外線中,只有短波紫外線 UVC具有殺菌消毒作用。UVC具有殺菌消毒作用,相信大家不會陌生。有養魚類爬蟲類的人士也會增添UVC設備令水質更潔淨。
紫外線已被證實可以在短時間內破壞微生物 (如細菌、病毒、芽孢等病原體) 細胞中的DNA或RNA的分子基因物質,令其無法繁殖增生,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。
紫外線UVC通常對微生物和人類都有害。但美國科研團隊發現,維持於 222nm (Far UVC) 的有限波長範圍內會被皮膚外層的死皮吸收,不會穿透皮膚,亦不會傷害眼睛,已被證實對人體無害。
利用222nm波長的特性去破壞細菌、病毒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結構,造成病原體無法再生,達到消毒效果。同時,獨有濾鏡確保有害紫外光無泄漏,實現產品“人機共存”的百分百安全保障。
使用222nm波長可用於對同一場景內的空間和表面進行消毒工作,並已獲多個國際安全認證,包括經CNAS資質實驗室IEC 62471光生物安全檢測,認定為最高安全等級 – Exempt (完全無害),證明產品光源對眼睛或皮膚沒有任何負面影響。海外多間醫院、機場及商場等場所已安裝使用。
2020年,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放射性研究所主任David J Brenner教授的實驗室對兩種空氣傳播的人體冠狀病毒(coronaviruses alpha HCoV-229E和beta HCoV-OC43)進行消殺實驗,更證實使用過濾遠紫外燈在10秒內能達到99.9%滅活效果。
同年,日本廣島大學亦使用過濾遠紫外消毒儀進行了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 (SARSCoV-2)消殺實驗,在60秒內達到99.9%消殺效果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