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學校游泳隊結合運動心理學,效果可以完全不一樣
內容目錄
什麼是運動心理訓練?
一直以來都比人覺得,運動心理學只會出現於國家級運動隊伍,主要是培訓精英選手出賽。
其實早在2004年廣西大學體育部發表,採取對比實驗探討運動心理學在學校游泳教學中運用的實效性。教學實驗結果顯示:採用運動心理學原理進行教學有利於創造和諧、愉快的教學環境,調節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、教育效果優於傳統教學。
今次請來Kim Sir為我們分享學校泳隊結合運動心理學的好處及成果。
Kim Sir 簡介 將軍澳區總教練、教練培訓部首席導師、全亞洲第一批註冊運動心理教練
「運動心理訓練」
「運動表現鐵三角」

透過運動心理學結合游泳運動可發揮什麼效果?
其實坊間幾乎沒有一個泳隊將游泳運動結合運動心理學,Kim Sir與團隊花了很多工夫推動這件事,因為他們相信游泳運動不單是強身健體的活動,如果可以好好運用及發揮會成為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一個重要工具。(影片05:33)
所以他們從幼兒習泳開始,到精英泳隊訓練,都對教練有清晰指引及培訓,Kim Sir 期望每一個來學游泳的學員,都可以透過「先培育興趣、在自我肯定、最後迎接挑戰」這個方向,循序漸進,慢慢享受當中的樂趣及帶給個人改變的好處!
正因為這個原因,他們的大部份教練,都是由泳會之前精英運動員培訓出來,這些精英運動員都希望透過自己的長處成為教練,去幫助更多人。
另外 Kim Sir與團隊們花了不少時間去建立教練內部培訓的系統與課程,希望培育教練的正確教學方法及人生價值觀。
剛學完到了一定水平,及接受亦精英培訓時,Kim Sir就會開始加入不同的運動心理訓練元素,包括小組Workshop、運動心理訓練營、泳池訓練以外的面談服務、Onsite的心理訓練、大賽前心理訓練計劃等等,亦會定期舉辦家長與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講座。
運動心理訓練實際要做什麼?
訓練內容
訓練目的
大腦神經調節技術 (NCS skill)
呼吸法 (4-0-4, 1-2-6)
意象 (Visualisation)
表現法則 (Behaviorism)
提升對目標的動機
增加時訓練時受壓 / 抗疫能力
提高比賽專注度, 達至身心合一
情緒控制及壓力管理
創傷後心理復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