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防病毒「瓹窿瓹罅」 之應變攻略

分享此文章:
Facebook
WhatsApp

疫情再度爆發,政府專家顧問、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,若社區出現多條傳播鏈,相信當局屆時無法追蹤,或要增加社交距離措施,包括停課。政府亦於1月11日宣布幼稚園及小學停面授課至農曆新年後1,疫情來勢洶洶,學校又如何面對呢?

空氣淨化機位置成關鍵

早前九龍塘食肆群組爆發,專家估計因為餐廳換氣量不均及空氣淨化機擺放位置太高,令病毒有機會乘虛而入,經屏障空隙流入房間,或導致角落位置的食客受感染2。他更擔心部分學校的通風未能做到每小時換氣六至八次,及角落位置通風不達標3,造成傳播風險。

空氣淨化機擺放位置宜忌

空氣淨化機擺放位置應盡量靠近使用者,使用者可時刻吸收最潔淨空氣。

空氣淨化機應避免擺放在門口位置,因潔淨空氣容易流走。

空氣淨化機可擺放在窗戶邊,第一時間過濾吹入屋內的混濁空氣。

空氣淨化機應避免擺放在高位,因較高機率吸入有害懸浮粒子。

留意空氣淨化機設計
低位入氣、頂部出風

空氣淨化機應以低位入氣、頂部出風設計較理想。此舉可令污染物快速沉底,避免將污染揚起,達致控制感染。空氣通過淨化機底部吸入,再由頂部輸出經過濾的空氣,才能真正淨化空氣,杜絕二次污染。

無縫式設計

市面普遍空氣淨化機的出風口及風扇外露,空氣中的污染物可從出風口進入機身,再次污染經淨化的空氣。相反,一體成型的空氣淨化機可確保機身不存在任何空隙,完全密封,防止細菌病毒重新釋出。

同場加映
校園室內空氣污染黑點

課室和活動室

課室一般安裝窗口式冷氣機,換氣量十分有限,因此課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一般高於1,000 ppm。倘若課室二氧化碳濃度偏高,表示課室鮮風量不足,室內污染物有機會大量積聚,發生空氣傳播或交叉感染風險相對也較高。

冷氣機

學校課室使用的空調系統一般為窗口式冷氣機和分體式冷氣機。 窗口式冷氣機的鮮風口一般設有一支搖棍,將其撥向另-邊,就會打開鮮風口,引入室外鮮風,但由於鮮風面積非常細(跟5元硬幣相約),因此鮮風供應量有限。分體式冷氣機沒有鮮風口,因此只會將室內空氣冷卻,然後不斷循環,過程中並無任何換氣。此外,冷氣機隔塵網容易積塵,如不定期清洗消毒,容易成為細菌和病毒的溫床。

不論使用哪種冷氣機,其供應的鮮風量十分有限,因此建議打開課室窗罅,或安裝高效濾網﹙HEPA﹚空氣淨化機增加空氣對流,引進室外鮮風,降低課室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濃度,保障師生健康。

廁所

部份學校廁所沒有安裝高效的殺菌除味裝置,病毒細菌有機會大量滋生,從而引致異味及惡臭問題。單靠安裝香薰,只能治標不治本,未能真正根治惡臭源頭,更會使香薰味與異味混合,令人感到不適。

想知學校通風和換氣次數?請即在此登記,做好全方位感染控制。